289老友记——聆风簃修改,时长共3分19秒
289艺术园区,既是一个艺术的发生地,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空间。开园9年来,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文化工作者,在此浇灌文化之花生长。
在园区印报楼4楼的尽头,潜藏着一间传统书画工作室,这里除了教书法国画,还是广州少有的能学习古法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社会教学机构。
本期的“289老友记”,一起来认识一下聆风簃书画工作室和它的创始人邱书恬。
邱书恬(中)对学生进行指导。
我在289修古书画
从外表看,邱书恬像是一名普通的潮流女青年,但实际上,她从6岁就开始学习书法国画,深受传统文化熏陶,大学更是报读了文物修复(古籍与书画方向)专业,一路跟随故宫、国家图书馆、首都博物馆的专家学习书画装裱与修复、古籍档案修复、古书画复制与临摹等技艺。凭借多年的书画功底加上刻苦钻研,邱书恬表现出色,逐渐成长为修复领域的一名专业人士。
邱书恬(左)修复古字画。
大学毕业后,邱书恬像普通毕业生一样步入职场,进入一家美术机构做书画老师。但没多久,自己会修复古籍书画的技能就被学生发现了,而且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。
“广州的书画收藏氛围很浓厚,但要说对发霉受损的书画进行修复,就是个冷门行当了。”邱书恬介绍,大多数修复师都在北京,在广州从事这一行的两只手数得过来。但如果要学习这项技艺,往往只能进入博物馆、图书馆或高校这些专业机构,因此,她萌生了创办一家书画工作室的念头。
“与其自己埋头修复,一生也修复不了几件,还不如让更多人能了解和学会这项技艺。”
很快,289艺术园区的文化氛围就吸引了邱书恬。开阔的空间,近5米的层高,超大的采光面,无论是写字绘画,还是装裱修复都非常适合,邱书恬一眼相中,并且当天就签约入驻。从此,开始了在289修古书画的人生新篇章。
传承,栖息于笔墨之间
聆风簃的命名来源于邱书恬的学生,寓意为“聆听传统之风,栖息于笔墨之间”。为了打造聆风簃,邱书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,从空间的布局,到书案的用材设计,到装裱修复的工具,都是她一点一滴亲自设计、采购的。就连课程体系,也是基于她的教学经验搭建,“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,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”。
最初,工作室完全是面向成人学生,毕竟装裱修复是一项有门槛的技艺,需要有一定的书画基础。开办两年后,工作室名气渐渐传播开了,很多家长也带着孩子来咨询,邱书恬这才开设了少儿班,开始由浅入深教授书法和国画课程。到如今,少儿学员已占了学员一半规模。
聆风簃工作室环境。
6年来,工作室鲜有学生退出,他们中年纪最大的60多岁,有高校教师,有即将退休的职工,有在职的公职人员,也有陪读妈妈……在邱书恬的悉心引导下,他们都爱上了装裱修复,并且选择了坚持。
邱书恬热爱传统,但并不是守旧的人,“书法国画并不是古板老气的爱好,它们的美学在现在是会有所延伸的”。她对当前潮流元素十分了解,并且会带到课堂中。手绘帆布袋、纸鸢、团扇、扎染、篆刻……工作室不断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流行做结合,并持续更新教学内容。
“聆风簃是一个精神饱满的世界,未来我希望每一个来到这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,在书画中感受到平静的力量,让我们的传统技艺能延续传承下去。”
策划:崔向红 陈健民
统筹:徐乐乐
拍摄/剪辑:游原
设计:马俊
图片:受访者供图
2024配资-2024配资官网-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精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