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 高凌朗
编辑| 汪戈伐
2025年8月12日,新加坡吴德南控股集团创始人吴清亮去世,享年98岁。这位在今年5月《福布斯》榜单上以130亿美元资产位居新加坡首位的老人,从废品回收起家,经过数十年发展,最终吞并了一家日本百年企业。
吴清亮1927年生于新加坡贫民区,祖籍广东潮州。他从收购战后废弃油漆起步,抓住战争物资处置的时机积累原始资本,之后借助合资形式引进日本技术,再通过股权运作实现对母公司的控制。
与此同时,吴清亮对祖籍地潮州大吴村累计捐资超1亿元人民币,一边在海外攻城略地,一边向故乡大量输血。
目前,吴清亮旗下立邦品牌在中国涂料市场占据领先地位。根据立邦中国公开数据,该公司2024年在华销售收入达258.4亿元,在全国建有超过74个生产基地。
1949年,22岁的吴清亮在新加坡从事废旧油漆回收生意。二战结束后,英军在当地大量处置剩余物资,吴清亮以低价收购过期油漆,经过简单调配后重新销售。
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,这门生意突然变得极为赚钱。据吴清亮生前回忆,当时2元成本的油漆可分装为10罐,单罐售价40元。
战争导致的供应短缺让吴清亮赚到了第一桶金。1955年,他开设个人油漆店,在业内获得\"臭漆王\"称号。1962年,日本涂料株式会社计划进入东南亚市场,选择吴清亮作为合资伙伴。双方成立泛马来西亚涂料工业公司,吴清亮持股60%,日方持股40%。
合作分工看似简单,日本涂料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管理,吴清亮负责市场开拓和销售网络。但这种安排让吴清亮掌握了客户资源和渠道控制权。1977年,吴清亮成立吴德南控股集团,将东南亚地区的合资企业控制权集中管理。
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。日本涂料希望将11家合资公司转为控股子公司,作为交换条件,允许吴德南集团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0%。
然而,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,吴清亮之子吴学人逆势增持日本涂料4%股权,使家族持股比例达到14%,突破此前约定的上限,成为这家日本公司的最大股东。
日方管理层随即启动\"防止恶意收购程序\",双方关系一度紧张。但利益计算最终战胜了情绪对抗。2014年,日本涂料向吴德南集团定向增发新股,后者持股比例升至39.54%。2018年,吴学人出任日本涂料董事长,董事会席位从此前的1席扩大到6席。
2020年8月,这场历时近60年的资本博弈落下帷幕。日本涂料以1.29万亿日元收购立时集团100%股权,同时吴德南集团通过定向增发将其在日本涂料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8.69%,获得绝对控制权。
吴清亮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始于改革开放初期。1978年政策调整后,他立即与相关机构接触,1979年与北京红狮涂料厂达成合作。
1990年中新建交时,吴清亮从\"建立邦交\"中提取\"立邦\"作为品牌名称,1992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工厂。
立邦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并不顺利。当时国内消费者缺乏涂料使用习惯,多数家庭仍用白水泥和石灰粉刷墙面。吴清亮曾回忆在潮州老家看到的情况:\"很多地方都是用白水泥、白石灰来涂墙。\"公司前期投资规模较大,经历了较长的亏损期。
但吴清亮选择继续加大投入,他利用立时集团在东南亚的盈利支持中国业务发展,同时加强品牌推广力度。
1993年,立邦投入3000万元在电视媒体投放广告,此后每年将销售额的12%用于市场推广。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了涂料需求,立邦逐步建立了市场领先地位。
根据日本涂料2024年财报,立时集团占整体收入和营业利润的56%和66%,立邦中国占33%和32%。中国市场已成为整个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。立邦在华员工达1.1万余人,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国各地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。
吴清亮对故乡的投入同样持续而深入。在广东潮州大吴村,他以父母姓名命名了多个公益项目,如松昌幼儿园、松昌中学、松昌小学、秀英医院、秀英园等。这些项目涵盖教育、医疗、基础设施等领域,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。
2024年6月,98岁的吴清亮最后一次回到大吴村。他参与规划的\"大吴会客厅\"项目于当年11月正式落成,这个综合性文化空间为村民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。吴清亮的女儿吴婕人在落成仪式上表示:\"父亲总是说,什么都可以忘,但一定不能忘记我们的根在这里。\"
在商业版图不断扩张的同时,吴清亮始终保持着对潮汕文化的认同。他在自传《清亮人生》中写道:\"我有中国血统,又从小接受中文教育,我骨子里是个中国人!\"
可见,立邦品牌在中国的成功,部分原因在于其创始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和文化理解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。
内容沟通请联系:禾苗 15601300818 (微信同号)
更多内容请关注
关注下方备用号,防止失联
2024配资-2024配资官网-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精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